6 月,毕业季如约而至,加上即将到来的暑假,旅游市场正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出行热潮。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游客群体的暑期旅行中," 寓教于学 " 的研学游热度逐渐攀升。
在市场日渐火热的同时,有家长反映,部分研学游项目存在价格不透明、行程设计 " 缺学少研 "、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、要求学生风险自负等问题。
研学游到底是在游玩中学到真本领,还是仅仅将旅游披上了一层研学外衣?如何才能让研学游名副其实?对此,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。
【资料图】
研学游成暑期出游热门选择
重走丝绸之路、寻根华夏源头、穿越河西走廊……这些光看主题就能感受到历史厚重感的研学游项目,近来在旅行和社交平台上,正受到大量家长的关注和询问。模拟商业活动、军旅生活初探、沙漠寻宝等主打实践体验的项目,也成为这个暑假炙手可热的出游选择。
" 不想让孩子走马观花,想让孩子深度体验北京的历史文化。" 抱着这样的想法,来自山东青岛的家长张女士在这个端午假期,给自己上四年级的女儿报了故宫亲子专场研学游。" 虽然知识点比较浅显,但比我们自己逛有意思得多。活动还包括做游戏发奖品,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。" 张女士说,自己此前也多次给孩子报名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,孩子很愿意参加,收获也很大。
近年来,人们对 " 游学一体 " 的研学游热情越来越高。数据显示,2022 年,研学旅行人数突破 600 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业内预计,今年,研学游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。
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供给侧的创新发力,研学游市场呈现出产品、空间与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特征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2022-2023》,社区研学、校车研学等类型成为研学旅行产品的新尝试,体育、工业、文博等领域的主题营地也拓展了研学旅行空间。
个别研学游项目引家长担忧
记者在某旅游平台搜索 " 研学游 " 一词,出现了航天科考、海洋科普、AI 探秘、境外游学、领袖素质培养等主题繁多的研学游活动,其中既有景点半日游或一日游,也有长达一周及以上的研学夏令营。
不过,令家长比较疑惑的是,同样地点、时长的研学游,价格却不尽相同。
以呼伦贝尔大草原 7 天 6 晚研学游为例,平台上展示的价格多则近 1.3 万元,少则只需要 2000 多元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,研学游领域定价没有统一标准,有的旅行社定价比较随意。
除了价格问题,一些研学游产品的质量也受到质疑。抱着能在实践中学到真知的期待,一些家长和学生在参与过研学游项目后却表示,并没有达到预期。
" 孩子刚上一年级,老师让每人交 280 元,但就在景点逛了一天,没有讲解也没有实践。" 一位受访家长认为,这样的研学游项目行程粗糙、" 缺学少研 ",仅仅是将旅游披上了一层研学外衣。
此外,旅行机构及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资质,也是家长们担忧的重点问题。某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一些研学旅行机构的导游 " 简单背了几套词就上岗了 "。记者咨询了某机构的中学生研学旅行夏令营项目,在问及授课老师资质时,商家表示 " 老师是做能力拓展的,没有学校那种资质证明 "。
不仅如此,广东佛山家长孙先生给记者出示的一份研学旅行协议中,更是出现了 " 学生因不当行为或自身疾病引起的人身、财产损失均由其自行承担 " 等表述。孙先生觉得,对未成年学生提出如此要求,让家长难以放心。
行业健康发展需明确准入门槛
有分析认为,未来 3 年~5 年内,研学游的渗透率将迅速提升,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。如何让研学游名副其实,关系到行业的长远发展。
" 研学游最终要落在‘学’上。"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表示," 学 " 是目标,研学游是走向社会、走向实践、走向大自然的学习。
徐虹认为,推动该行业健康发展,关键在于从顶层设计上提供政策支持,同时设定管理标准和准入门槛,避免鱼龙混杂、随意 " 搭车 " 的情况。此外,产品要符合市场规律,建立风险预案。
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看来,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管理性规范,另一方面应设立多方参与机制,开展公开招标或竞争性磋商等活动,进而丰富研学游产品种类,增强产品价格的合理性。
谈及研学游的未来,徐虹说,关键在于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研学游需求,进行个性化开发,整合特定资源,让孩子有所收获," 要有开放观、市场观和共建共享的理念,研学游才能走得更远。"
来源:工人日报
爆料、维权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 " 晨视频 " 客户端,搜索 " 帮忙 " 一键直达 " 晨意帮忙 " 平台;或拨打热线 0731-85571188。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