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
品味武威文创:从马踏飞燕到神驰天马 环球关注
2023-05-29 17:22:42
来源:凉州融媒

从文化到文创,只差一个创意。但是,从文化到一款火爆的文创产品,则需要诸多因素来成就,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,产品、市场、营销缺一不可。武威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产。大力开发文创产品,让这些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并且“火起来”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中国旅游标志——铜奔马,也称马踏飞燕,无疑是武威市、乃至甘肃省最亮眼的IP,围绕铜奔马开发文创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甘肃省博物馆原创设计的文创产品铜奔马毛绒玩具“马奔奔”“马跳跳”,一经上市即成为爆款,线下门店一货难求,线上销售也频频断货。在炎炎夏日,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推出了冰爽的文创产品——“马踏飞燕”文创雪糕,上市后迅速成为打卡武威各大景区的时髦。

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,围绕铜奔马开发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。“神驰天马”系列白酒脱颖而出,成为文创酒品中的一匹黑马。这款产品,从精美的酒盒、酒瓶,到醇香的酒体,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凉州文化。

“神驰天马”白酒的设计理念

酒盒设计:天马长歌,回归汉土。以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标志性建筑“天马歌”为设计理念,酒盒外观取自汉长城烽燧造型,黄土夯筑而成,顶部有垛口,形如锯齿。盒盖采用灰白色汉简造型,用汉简文字对神驰天马酒文创设计进行简介。酒盒设计取意“天马归汉”,在汉武帝的武功军威之下,天马从遥远的西北回归大汉王朝。酒盒内放置四瓶酒,寓意四季(斤)平安。

酒瓶设计:天马行空,自在武威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,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。骏马昂首嘶鸣,三足腾空,是中华民族自由奔放、无往不前的精神象征。酒瓶以天马文化、汉文化、道教文化和酒文化融入文创设计,酒瓶底部设置太极八卦图,酒瓶为方形,与太极图圆形结合,喻示天圆地方,时来运转。酒瓶中的紫色灯光,寓意紫气东来、马到成功,酒瓶装酒象征久久平安。瓶身设计为梯形,预示事业步步高升。铜奔马置于瓶盖,彰显出天马行空、自在武威的旅游文化精神,让消费者体验到灵动雅致的白酒文化。

酒体设计:天马匠心,瓶盛佳酿。酿得万家合欢液,愿与苍生共醉歌。神驰天马酒得祁连山冰雪融水之精华,有贯通古今的底蕴。她窖香浓郁、绵甜爽净、醇香四溢。

“神驰天马”白酒的文化底蕴

铜奔马,又名“马踏飞燕”“马超龙雀”等,以汉代天马为原型铸造,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。其铸造技巧精湛,堪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极品。1983年,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。

关于天马,最早见于《史记》:“大宛国有高山,其上有马,不可得,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,与交,生驹汗血,因号曰天马子。”大宛国把宝马隐藏在贰师城驯养。古大宛国,主要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。

《史记》记载,公元前104年,汉武帝派遣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求马。然大宛不仅不肯答应汉使所求,反令其东边属国郁成国攻杀汉使,取其财物。汉武帝大怒,遂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,前后两次征伐大宛,最终得到良马数十匹、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凯旋而归,经过长途跋涉,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。

此前汉武帝得到乌孙马,赐名曰“天马”。及得大宛汗血宝马,便更改乌孙马曰“西极”,命名大宛马曰“天马”,并作《天马歌》赞之。其词曰:天马徕,从西极,涉流沙,九夷服。天马徕,出泉水,虎脊两,化若鬼。天马徕,历无草,径千里,循东道。天马徕,执徐时,将摇举,谁与期?天马徕,开远门,竦予身,逝昆仑。天马徕,龙之媒,游阊阖,观玉台。

经过汉武帝的推崇,天马的故事逐渐在中原大地流传开来。1969年,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了以天马为原型铸造的铜奔马,又激起来人们对天马历史的研究热情。

英雄出塞,汗血洒西域;汉武西征,宝马留传奇。天马的故事和经历,显示出一种强者风范,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、豪迈进取的精神。

在武威磨嘴子、旱滩坡汉代墓葬中出土的《仪礼简》《王杖简》《医药简》等为代表的汉代简牍,统称为武威汉简,《仪礼简》《王杖简》《医药简》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。

1959年,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了一批汉代《仪礼》简,共469枚,27298字。《仪礼》简分甲本、乙本、丙本三种。武威仪礼简是保存最完整的《仪礼》手写本经书,每篇都有编题、尾题、页码和顺序,对研究汉代简册制度和《仪礼》版本具有重要价值。

1972年,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一批汉代医药简,其中木简78枚,木牍14枚,其中有78枚被定为国宝级文物。武威医简记载了100多种药物,30余则方剂,在中国医学史上首提“活血化瘀治法”,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为研究中医学早期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,为研究秦汉及秦汉以前医药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。

1959年,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木简10枚,史学界称之为“王杖十简”。1981年,文物工作者又征集到磨嘴子汉墓出土的《王杖诏书令》木简26枚。两次出土的“王杖简”内容丰富,记载明确,既有尊老养老、高年赐王杖的明确命令,也有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,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资料。

武威汉代简牍以其数量多、保存好、内容丰富、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,成为最具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简牍文献之一,是简牍文化中的辉煌篇章,也是凉州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的具体见证。

“马踏飞燕”立柱雕塑位于雷台景区广场。雷台景区广场融汉代文化和现代园林工艺于一体,是汉文化、天马文化的高度浓缩,也是古凉州繁荣兴盛的精华映射。

“马踏飞燕”立柱雕塑气势磅礴,其四周组景设计新颖,意义深远。高高的花岗岩基座,两柱对称,上面一匹“马踏飞燕”凌空奔腾,气吞山河。以“泉源”为主题的组景区,寓意祁连山雪水滋润着武威大地,饮水思源。基座四周有草坪、花卉、喷泉。“泉源”北面东西两侧有两面弧形浮雕墙,展示了张骞出使西域、霍去病西征、丝绸之路、佛教东传、武威汉简、汉代木雕以及西凉乐舞等内容,再现了武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。

汉代风韵,尽显凉州辉煌;雷台景区,一展天马风采。雷台最早夯筑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前凉,而其得名却在明朝。

明代天顺年间,由于天灾频发,当地人民便在雷台之上重修雷台观,祈求雷神保佑风调雨顺,之后,雷台便因祭祀雷神而得名,也逐渐成为一大道教胜地。《雷台观碑记》记载道:“雷台观之设,历年久远,无可考证。惟查大明天顺年间,冰雹伤禾,敕建重修,培助风脉,辛邓二神,降笔于墙,自此冰雹永息,物阜民丰,人文启发,蒙神默诚,五凉之一大观也。”

雷台观建成之后,见证了历史的风雨沧桑,经受了无数的天灾人祸。清代顺治年间,武威一带发生战乱,雷台庙宇不幸毁于战火,后刘总戎重建,成立太白会管理。康熙初年,刘抚台创建斗阁,成立斗姆会管理。雍正末年,雷台被附近居民伐树占地,侵占严重。乾隆三年,地方官员踏勘之后划清地界,立《雷台观碑记》勒石记之,此碑现立于雷台观西北角。

1981年,对台上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维修,将城内火神大殿前卷棚搬迁到雷祖殿南面为过殿。1986年,武威市重新修建了雷台观,有雷祖殿、三星斗姆殿、过殿、华阁、廓房等建筑以及山门、二屏门。1987年,武威市将雷台观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95年,武威市道教协会成立,将雷台观作为活动场所。

凉州酒文化渊源流长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,带回葡萄种子和酿酒技术,开创了河西葡萄酒酿造的历史。东汉末期,扶风郡人孟佗向独揽朝政的中常侍张让敬献凉州葡萄酒一斛,张让大喜,即拜孟佗为凉州刺史。唐代刘禹锡《葡萄歌》中“为君持一斗,往取凉州牧”,叙说的就是这件事。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酒具,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凉州发达的酿酒业。三国时期,魏文帝曹丕曾下《凉州葡萄诏》,大力推崇凉州葡萄及葡萄酒。

唐代诗人王翰的《凉州词》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”,将凉州葡萄酒推向了高峰。唐代大诗人岑参《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》一诗中“一生大笑能几回,斗酒相逢须醉倒”的名句,刻画了唐代武威城美酒飘香的都市生活。

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一幅西夏时期的《蒸馏酿酒图》,证明当时河西就已经酿造蒸馏酒了。

“神驰天马”系列白酒以现代科技与凉州文化融合的视角,铜奔马与凉州美酒结合的展示方式,让人们在品味浓郁醇厚的凉州美酒的同时,感受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。

来源: 中国甘肃网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